底層電競?cè)擞锌嗾f不出:老板消失 自己淪為游戲代練
- 來源:電腦報
- 作者:阿承
- 編輯:ChunTian
短暫的電競青春路
時光荏苒,隨著以王思聰為代表的資本的瘋狂涌入,電子競技再次成了全面娛樂新寵。
“現(xiàn)在很多孩子覺著我喜歡打游戲,有一天肯定能成為世界冠軍,拿到幾百萬美金的獎金,這幾乎不可能。”已經(jīng)退役的電競選手阿杰說,電競不僅需要天賦,更需要高強度高效率的訓練。他自認為訓練很刻苦,天賦也不錯,但真正走入職業(yè)賽場后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被別人落得太遠。
19歲時,阿杰開始參加比賽,24歲時,他就被迫退役了,參加過的最高等級比賽也只是省一級的。“和我一起參加比賽的兄弟,有3個被戰(zhàn)隊開除,另外1個受不了每天10多個小時的訓練,轉(zhuǎn)型做銷售了。也就是說,有志于成為世界冠軍的5個人,最后只有我一個人還在走這條路。”
在這個高度逐利、高速更迭的產(chǎn)業(yè)中,即便頂尖職業(yè)玩家職業(yè)生命也難以超過5年。拿到了30多個英雄聯(lián)盟冠軍的明凱說,23歲以后,他們的身體機能大多會下滑,大多數(shù)選手們到了這個年齡一般會選擇退役。
2015年7月,李曉峰30歲時,宣布退役。過去幾年,SKY這樣的電競標志性人物,李曉峰更多的是以俱樂部幕后精神領袖出現(xiàn)。至于Sky昔日的偶像CQ2000,2007年時大學畢業(yè),過了段上班族的生活,3年后,復出征戰(zhàn)電競,但未取得理想成績;之后,他又開始工作,并再次辭職,目前正在待業(yè)中。
游戲產(chǎn)業(yè),就像是一條奔騰的大河,無論是閃閃發(fā)亮的金子,還是渺小的沙礫,最終都會被利益潮水卷到沙灘之上。
幾乎每一位接受采訪的玩家,都談到了游戲流行的周期性。比如,星際爭霸是1998-2003年,CS是1999-2005年,WAR3是2003-2008年,DOTA是2007-2012年,每款游戲發(fā)展到第三年的高峰期,明星大神會頻繁出現(xiàn),此后開始下滑和衰落,盡管他們不會消失,但卻會尷尬地被邊緣化。
一位從業(yè)人員說,新游戲在不斷推出,更年輕的游戲天才也在紛紛冒起。游戲公司推出游戲之后總會花大本錢去包裝當款游戲的競技明星,但在光環(huán)的另一面,當游戲過時之后,這些之前被稱為“天才”、“神童”的明星必然會歸于暗淡。
他們必須靠成績、獎牌獲得人氣,作為漲工資的籌碼,吸引贊助商、當?shù)伢w育部門的注意,延長自己的運動生命。在電競行業(yè),競爭的殘酷性,遠比一般體育項目更甚。
在成為2012年中國《星際爭霸》(下稱“星際”)最佳選手之前,天通苑網(wǎng)吧蹉跎歲月的胡翔幾乎被俱樂部遺棄,很少能參加正式比賽。他默默無聞,三年間月工資一直是1000多,每個月母親都要給他寄生活費,帶著耳機坐在網(wǎng)吧一角,腳下時不時有耗子呼嘯而過。“在網(wǎng)吧中一個人訓練非常痛苦,沒人交流,技術上很難長進。我不斷地對自己說,要成為中國最努力的選手,但最終一天下來魔獸只能練兩個小時,其余時間都在玩RPG(角色扮演游戲)。”
有時候,羅小波也會對比自己讀高中時的同學,有的讀了大學進了公司,有的成了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有的考上了公務員,也有的像他一樣最終一事無成、一無所有…
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