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劍奇譚3》人族全部族介紹
- 來源:NGA論壇
- 作者:心之淵
- 編輯:空房間的孤寂

《古劍奇譚3》中的人族有著很多的部族,每個部族都不一樣,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人族的這些部族到底怎么樣,今天小編就給大家?guī)硗婕摇靶闹疁Y”分享的人族全部族介紹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人族全部族介紹
神州大地上,每一部族都有自己的信仰,也有自己的屬神,或者說他們認為,被信仰的那位神明會在冥冥中守護自己一族。他們信奉著不同的神靈,學習他們的修行與立世之道,逐漸形成了眾多遠古部落,而后又衍生出諸多分支流派。古劍世界,信仰之盛如星羅棋布。
按年代順序列舉重要部族如下:
安邑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
長流河以北部族,位于北方荒原,斷生崖與雪山接壤處,由名為“龍淵”之地崛起,于苦寒之中發(fā)奮,短短數(shù)年間蕩平了風雪交界線上的零星部族,依仗強悍的武力橫掃北方。
安邑族人尊崇絕對的力量,眼中只有強者和死者,沒有弱者。體弱多病的幼兒會被遺棄于斷生崖,以免長大后占去族人的生存機會。典型的父系氏族,認為女子僅是為男子傳宗接代的人,不應發(fā)表意見或影響丈夫的想法。
安邑第一批住民在龍淵中獲得金神蓐收神力,因此信奉金神蓐收。但由于歷來在惡劣的環(huán)境中存活,安邑信奉以自己的雙手開辟未來,對神明之事態(tài)度冷漠。認為“天道不仁,神明坐看凡人自生自滅,任何請求都顯得愚昧而可笑”。部族祭司的影響力微乎其微,蚩尤時期安邑已近百年未祭拜過蓐收,祭司除繼承金系法術(shù)外,幾乎沒有太多與神明溝通機會,因此不會同其它部族一樣在播種、放牧、狩獵、開墾前請求神明的旨意。蚩尤更換祭司,從蓐收處盜源金后信仰被徹底廢棄。
所處之地資源匱乏,僅有幾個鹽湖和山中的礦石。擅冶煉,是太古時期最精于辨礦、選礦和冶礦的部族,由襄垣而來成為最早也是最精于鑄劍的部族。
最早一統(tǒng)神州的部族,但時間極其短暫。蚩尤時期族民約3000人,至稱霸神州至萬人,建跨長流河南北的安邑新城。由于始祖劍招致滅族災禍,且未有族民進入輪回。與伏羲一戰(zhàn)中死傷族民墮入魔道,成為始祖魔。
澤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
居于長流河南岸,發(fā)源于荒巖山和草海之間。房屋依山而建,位于密林之中,綿延數(shù)里。
信奉雨神商羊,因祖先庇佑,所處地青山不因大旱荒蕪。族人皆為女子。新生兒由泥泡從沼澤中捧出,命魂在森林中孕育而成。澤部人相信世間萬物都有其生存的權(quán)利,誰也不應該剝奪其他族裔的生命,萬物興亡都有自己的規(guī)律,并非伏羲可以界定。應尊重生命,心存感激。
澤部青山里埋藏著鑄魂石的原石"引魂礦",這種危險的礦石令她們卷入了與安邑的情仇之中。
烏族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發(fā)源于烏海邊緣的部族,信仰夜神閻羅。曾因烏海地區(qū)太過干旱,而舉族跨越烏海向北遷徙。后又南遷至長流河以北,與安邑部、澤部共居一處,隨著安邑的崛起日漸強盛,不可避免地卷入蚩尤與伏羲的爭斗之中。
天虞族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,發(fā)源于熊耳山。天虞人信仰的神明是創(chuàng)世火種,其血統(tǒng)真正的名字叫做奢比尸,半人半尸,受傷不痛,也不會流血。天虞部因遭兇獸窮奇的襲擊而死傷慘重,最終走向了沒落,上元太初歷696年被剿滅。
合水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長流河以南湍流岸地區(qū)的部族,信奉水神共工,上元太初歷699年為安邑所滅。其殘部聯(lián)合其他曾遭安邑攻打的部族,趁蚩尤外出之際,對安邑發(fā)起進攻,后再次被剿滅。被俘族人前往鏖鏊山下,成為襄垣血涂之陣的祭品。
北地合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居于北方,是四個部落聯(lián)合而成的聯(lián)盟,首領(lǐng)為天吳。西線雪原的成員部落被蚩尤在狩獵時所滅,族長的兩個孿生女兒被俘。后設法向天吳傳信后,北地合部向安邑宣戰(zhàn)。通過里應外合,天吳箭傷蚩尤左肩,最終被蚩尤斬于斷生崖,族中戰(zhàn)士被襄垣以煉銅水盡數(shù)澆死,幾近滅族,僅余少量未出戰(zhàn)的老人和婦女。
荒山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主部位于西北昆侖山下的部族,稱為刑天族?;膸r山下有一分支,位于澤部西北邊。信奉后土。族人只有男性,好戰(zhàn)。無頭無腦,不知畏懼,異常好戰(zhàn)。乳頭幻化為雙眼,肚臍處裂開血盆大口,滿口森森獠牙。其三魂七魄是離散的,附在胸膛和四肢上。
滄瀾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居于濱海之州,碧粼灣,信奉赤水女子獻。因赤水女子獻可制造蜃氣,也被成為蜃族。滄瀾部脊椎末端有一微微凸起,像一小截不明顯的突出尾骨,應與蜃有淵源,經(jīng)歷了演化,身上卻還保留些微特征。
岐山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被蚩尤在上元太初歷694-699年間掃平,會使用不同的草藥治病。
土林族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信奉后土,鏖鰲山下的弱小部落。
某部
生活于太古時代的盤古種部族,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一部。生活在昆侖山,不信奉任何神,信奉星辰,認為天頂五大星宮對應世間五音,編而成“律”。
龍淵部
太古時安邑部族的殘支,出場于一代游戲,在三代游戲有提及,預計出場于世界觀小說第二部。
龍淵部族一日不忘向神明復仇,安邑滅族后隱忍百世,始終堅持以血涂之陣和鑄魂石鑄劍,最終鑄成龍淵七兇劍,引來伏羲忌憚。最終七兇劍被女媧封印于人界清氣濃郁之地,龍淵殘部被女媧帶至地底。但對他們來說,寧愿在遠古時代戰(zhàn)死,也不愿在暗無天日的地底茍延殘喘,因此對女媧始終抱持仇恨心態(tài)。
烈山部
上古天柱傾塌時期的部族,信仰神農(nóng),出場于二代游戲。生于清氣濃郁之地,無論男女均容顏俊美,善馭靈氣,自請入流月城相助煉石補天。依靠神農(nóng)在矩木留下的神血散發(fā)的生命之力,烈山部人可不飲不食而活。
烈山部人體質(zhì)特殊,稍微沾染濁氣,也會折損壽命。災劫過后大地濁氣增加,烈山部唯有遠離大地,神農(nóng)允其燃燒剩余五色石,使流月城繼續(xù)漂浮于北疆上空以棲身。后伏羲在流月城外布下強力結(jié)界,烈山部被困于流月城。
隨著大地濁氣日益濃郁,即使高居天上,其后裔仍難逃濁氣侵蝕,體質(zhì)衰退,壽命減短,甚而罹患絕癥,肢體潰爛,痛苦而死。
烈山部為政教合一部族,流月城城主上古時是神農(nóng)的傳令者,被視為神農(nóng)化身,擁有崇高的宗教地位。下設大祭司,主掌祭祀、處理政務、統(tǒng)率祭司集團,握有實權(quán)。祭司集團多由貴族階層選拔而來,以紫微斗數(shù)中十四正曜為名號,其中紫微祭司為歷代大祭司尊號,其余尊號由大祭司評定。
相對同時期人界,流月城擁有超前的科技水平和科研條件。
天堯
苦心建造的城池是繼安邑和龍淵后人族最繁華之地,卻因幾位仙人在云上爭斗,受到力量波及而毀去。
軒轅丘
上古時第一個真正的人族聯(lián)合部落,出場于三代游戲。以有熊為中心,近至姬水,遠及赤水,治下包含當時近百人族部落。軒轅丘建立前百年,人界部族之間戰(zhàn)亂不斷,饑荒和死亡的陰影從未散去。以有熊族長之子姬軒轅為首的一群年輕人,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結(jié)束這樣的亂世,這便是軒轅丘建立的初衷。
有熊部
軒轅丘建立前,姬水沿岸最大的部族。數(shù)代族長于戰(zhàn)亂中謹慎保全自身,兼有不斷擴張勢力范圍。
西陵族
軒轅丘聯(lián)合部落的一支,以冶煉術(shù)和巫之堂聞名于世。因西陵建于龍淵之上,且位于城中最下方的巫之堂中廣植半魂蓮,使得巫之堂中一片湖水成為人界與魔域的通途。西陵在魔族大規(guī)模侵入人界戰(zhàn)爭伊始遭遇滅城之災。族長嫘祖封城死戰(zhàn),當時留在城中的族人無一幸存。
西陵以冶煉術(shù)和巫之堂聞名于世。冶煉術(shù)冠絕天下的西陵工匠曾經(jīng)鑄造過天鹿和太歲,究其伊始,這與西陵祖先曾拾得鋒銳殘兵后就地建城難脫干系。但西陵族人并不知曉,或者說未敢猜測,所拾殘兵來自于龍淵,而西陵城下無盡幽深處便是龍淵故地。
巫之堂由融入西陵的巫 民建立,在此之前,族內(nèi)祭司多由“天閹”擔任。彼時人們將溝通天地獲得靈力視為神圣之事,祭司脫出人道,在神道間。巫民斥此為不經(jīng)之談,隨后建立巫之堂,最強者被尊為“鬼師”。原本的西陵人也逐漸接受這一想法,變得更加相信純?nèi)坏牧α?。鬼師在西陵的地位極高,幾可與族長比肩,象征著西陵人的精神歸宿。
集瀧三邑
姬水沿岸郾川、郝洺、集瀧統(tǒng)稱,是軒轅丘出色匠人云集之地,軒轅丘最繁華的集市之一。
玳族
體質(zhì)特異的一族,容易被其他力量所侵染。他們對于自身血脈深感無奈,不得不求助于傳說中術(shù)法通天的巫祖。對巫之國的信仰可比信仰神明。第一次萬奚等人前往巫之國是因為玳族的守護圣物丟失了,全族的處境每況愈下。第二次天海和比木前往則是因為齊音的祖父曾被禺羅咬傷,全家僅剩齊音一個,他們在族中又是身份尊貴,祭司就不得不讓族里的戰(zhàn)士來尋找巫祖。
戰(zhàn)士天海自巫之國帶回源血,屬于玳族的特殊體質(zhì)便不再出現(xiàn)。這是因為玳族感染源血后,霸烈的巫之血令其他力量再無隙可尋。雖然玳族子孫不能喚醒巫之血和使用巫之血靈力,但的確延續(xù)了巫 民的血脈。
流族
跋山涉水主要在各個部族中買賣貨物的一族。流族人充滿冒險精神,雖然四海為家,但也樂在其中,被別族成為“貨人”。
寄靈族
棲身于前靈境的一族?!皽缟砑撵`”是上古時的修煉之法,專注于鍛煉人的精神,循此法者終將舍棄肉身,只以“精神”的“模樣”存在。作為得到夢境力量的交換,寄靈族不會做夢。
寄靈族雖然長生,但也一樣會死,死后就化成精神力碎晶。但因為一直身在夢中,加上特異的修行之法,寄靈族早已和夢境融為一體。碎晶承載了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的夢,其中殘留的意念連寄靈族也無法窺看。但同原來夢境主人有血脈或是神魂之連,就有可能通過碎晶看到其中的夢境。
穹隆國
高原之上的古國,在三代游戲中提及。其國師欲令成年不久的云無月成為自己使仆,將其鎮(zhèn)壓在穹隆圣壇下。兩百多年后云無月的復仇令其穹隆圣壇毀去,國師慘厲而卒,數(shù)十年間便走向衰弱,終至滅亡。
殸耳國
海上古國,國民皆通樂律,一生追尋時尚最美妙動聽的聲音。為聆聽魘族歌聲,愿意朝聞夕死,世間再無殸耳國。
捐毒
西域一支信奉神農(nóng)的部族遷徙后建立的國家,在二代游戲中提及。后受西域神魔之說同化,漸漸背離本源。捐毒人相信自己得到了天神的庇佑,同時相信天神也有帶來災難和死亡的陰暗之面。
捐毒人極重鬼神,曾建立一處地宮以供奉諸神,其中設有封印兇魂的法陣,每年在其中舉行祭祀,向眾神獻上戰(zhàn)俘和奴隸的鮮血。地宮被捐毒人視為圣地,只有被神選中的人才能進入,還被用于封印妖物和保護圣物。地宮前段主要用于封印妖物;中段為念經(jīng)、敬神處;國寶捐毒指環(huán)供奉于祭壇區(qū),是由一處天然洞穴改造而成。
渾邪王是捐毒最后一位國王,帶領(lǐng)捐毒走向鼎盛,但也帶領(lǐng)捐毒走向毀滅。渾邪王治下,捐毒水源豐沛,百姓富足,但同時對商旅收取重稅,勾結(jié)馬幫,劫掠往來商旅,鬧得怨聲載道。二代十七年前,西域各國聯(lián)名上書,圣元帝下旨平寇,戰(zhàn)敗后渾邪帶著指環(huán)逃遁,躲入了地宮,謀圖東山再起,后死于地宮,一線執(zhí)念未絕,魂魄久滯不去,匯同尸氣怨靈,終成鬼祟。捐毒也是流月城選定的第一個大規(guī)模吸納人類感情的試驗地。
補天嶺一脈
補天嶺地處蜀地西南,與滇、藏等地域接壤。居于其中的寮族是女媧信徒的一支,在二代游戲中提及,主要出場于網(wǎng)絡版。女媧入地界時,他們遵從女媧囑托留守人間。經(jīng)過長久的發(fā)展,補天嶺成為了人間女媧信仰的朝圣之地。寮族人在補天嶺的地下,建起了一座宏大的女媧神殿,殿中有一處深不見底的陰寒地潭,據(jù)說便是傳說中的九泉所在。女媧離去后,寮族漸漸分成了兩支。
司命是寮族留在地上的祭司一支,負責接待來自各地的女媧信徒,與外交涉。在世間遭遇大災難時,還會派出一些祭司扶危濟困。以大司命為首,下設四位能力出眾的司祭(知客、持禮、傳法、玉帛),輔助大司命管理司命弟子。大司命之下另設副職,名為“少司命”,主要協(xié)調(diào)四位司祭工作,并輔助大司命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,相當于是大司命一職的見習。
咒隱是寮族轉(zhuǎn)入地下神殿的巫衛(wèi)一支,守護著女媧留下的圣物,因擅長隱去自己的行跡,在暗中發(fā)動攻擊,故被稱為“咒隱”。咒隱習陰系術(shù)法,利用地下陰泉陰氣提升修行。為了成為真正的巫衛(wèi),咒隱將接受試煉,入世尋找自我,理解信仰的真諦,主動了解各種黑暗事物,當內(nèi)心成長至不受任何誘惑之時,便會返回補天嶺,為女媧賦予的使命奉獻終身。咒隱的首領(lǐng)名為“大巫?!?,其下設五位能力出眾的弟子輔助管理咒隱弟子,名為“五咒”。五咒在術(shù)法上各有擅長,能力上也各有偏向。
烏蒙靈谷某部族
出場于一代游戲。由于受女媧庇護,幸免于太古戰(zhàn)亂,因此世代信奉女媧的偏遠部族,鎮(zhèn)守焚寂劍。部族為政教合一體制,族長即為大巫祝,女媧靈力靠血脈延續(xù)。歷代巫祝因時常接近焚寂,體質(zhì)漸漸變得陰煞,血脈相承,每一代都必須修習古老流傳的心法緩解。但村中大多數(shù)人并未修習法術(shù),幾乎與常人無異。村中多禍、靜、鳳、俄,四個源于女媧的姓氏。
該部在谷外設有結(jié)界,村人可出,外人卻不可進。千百年來,無論外界如何變幻,族人都不必受戰(zhàn)亂之苦。只是每年正月初一、朔日、朔月,結(jié)界會消失十二時辰。結(jié)界會消失一事,在村中除巫衛(wèi)、巫祝、大巫祝及其繼承人之外,不可透露令其他人知曉。但烏蒙靈谷并非完全封閉自守,經(jīng)大巫祝同意,獵戶每逢夏秋可外出打獵,每隔幾年也會派人去外界市鎮(zhèn)買作物種子,交換布匹,學習新的手藝。
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