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真,直到現(xiàn)在,我們老大都沒搞明白我為啥會對《氣象檔案館》這么個教學工具性質(zhì)的免費PS VR2軟件感興趣。要知道,不管從什么角度上來說,PS VR2平臺上都有太多比它“值得”體驗的游戲——直到上個周,我也是這么認為的。
然后,我就遭遇了有生以來最為難熬的一個夏天。
7月初的上海,最高氣溫屢屢來到39℃,空氣濕得像果凍凝膠,時不時還下點兒大冰雹子。而在這種天怒人怨、乞撚人憎的鬼天氣下,我那殺千刀的筆記本電腦風扇罷工不干了,為了避免電腦在紅溫火烤下徹底宕機,把我寫一半的稿子付之一炬,我不得不頂著正午的大太陽騎車半個小時前往維修點。
一路上,我被熱射線狂攻的腦子里閃過了無數(shù)思緒——我想到古時候有兩小兒辯日,一小兒說早晨日頭大,太陽離得近;另有一小兒說中午曬得燙,太陽離得近。然后孔夫子來了,給兩個小登一人來了一巴掌,并斥責他們,有在這胡咧咧的功夫,不如趕緊把后羿喊來給太陽射下來。
隨后,便是進入維修點(空調(diào)22℃極速冷凍),離開維修點(39℃大火收汁),回到公司(26℃低溫鎖鮮)的組合拳——不出意外,免疫系統(tǒng)不堪折磨原地自爆,我喜提季節(jié)性感冒發(fā)燒,病假三天。
躺在床上的我咬牙切齒,“干,為啥今年夏天這么熱?”罵完這句,我才忽然想起,我去年也罵過同樣的話,前年好像也是……直到這時,我才忽然想起,PS VR2上有款叫《氣象檔案館》的游戲。
秉持著死也得死明白的原則,我戴上了沉得要死的VR目鏡。
嚴格來說,《氣象檔案館》并不是一款游戲,它更像是一個可互動的教具,甚至是多媒體放映機。玩家……或者說用戶進入游戲后,需要觀看數(shù)個有關氣候變化科普小短片,并在短片中學習有關全球變暖、碳排放、厄爾尼諾現(xiàn)象之類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刻進DNA里的環(huán)保知識。
這些短片本身在內(nèi)容上很扎實,各種科普相當詳盡,制作組分析了前工業(yè)時代(1850年)至今的大量氣象數(shù)據(jù),結合深入淺出的語音講解,切實地解答了“夏天不斷變熱”這一現(xiàn)象背后的死循環(huán)屎山代碼。
身在南方的朋友們可能會有這種體會:最近的夏天都熱得像蒸籠,身上汗的黏在皮膚上難以甩脫,而且越濕越熱、越熱越濕,左腳踩右腳上天,最后活活給人蒸熟。
如果你好奇這種現(xiàn)象的背后原因,那《氣象檔案館》的“溫室氣體”播片中,還真就有所記載——水蒸氣本就是一種溫室氣體,它不光會提高人的體感溫度,還會把折射回太空的陽光再擋回去,進一步加重溫室效應。不巧的是,氣溫每上升1%,空氣中就可以額外容納7%的水蒸氣,而這7%的水蒸氣又會把空氣蒸得更熱……
這還沒完,要是升溫幅度再高些,恰好化開了北極各處的凍土,那地下從上一次冰期開始攢了上萬年的甲烷,還得再冒出來,和水蒸氣、二氧化碳一同共襄盛舉,然后氣溫更熱、凍土再化、甲烷又冒、氣溫又熱……直到哪天地球終于腸胃舒緩、排氣完畢。只是到那會兒,馬爾代夫之類的一眾沿海國家,怕是真要變成沉底的亞特蘭蒂斯了。
《氣象檔案館》為氣候變化的幾乎每一個前因、過程與后果,都制作了類似的播片,從溫室氣體的來源到洋流對氣候的影響,再到野生動物種群與極端氣候?qū)е碌呢敻粨p失,可謂包羅萬象。
只是,不論制作再怎么精細,這些短片“VR里面套屏幕”的形式,也注定了其無法發(fā)揮VR平臺的優(yōu)勢。在大多數(shù)時候,我還是更樂意把目鏡摘下來,省得鼻梁被壓痛——畢竟,PS VR2真的很沉。
好在,“播片”雖然構建了《氣象檔案館》的主要內(nèi)容,卻遠非這款游戲的全貌。本作真正的核心體驗,其實是畫面中央的地球儀——它涵蓋了1850年至今的全部氣象觀測數(shù)據(jù),收錄了2019年全年的所有大小氣象事件,還搭載了超級計算機所計算出的“未來世界線預測”模型。
在結束了科普播片的“新手教學”后,玩家就可以自由探索這個虛擬地球上的興趣點,通過PS VR2的手柄,玩家可以“抓取”這個地球儀上的任意時間地點——對應的溫度變化、太陽照射量、洋流影響、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數(shù)據(jù)表格,也會相應出現(xiàn)在頭顯中,稍微一瞥就能極為方便地進行比對。
我第一時間將時間軸調(diào)整到了2008年。在我模糊的記憶里,那年的夏天應該沒有現(xiàn)在這么夸張才對——果不其然,2008年的上海七月平均氣溫僅有27.6℃,作為對比,號稱“史上最熱”的2024年7月,上海的平均氣溫為30.5℃。而這個“最熱”記錄,大概率還會在今年被打破——甚至,將來的每一個夏天,都會更加難熬。
這可不是瞎說的。正如前文所說,《氣象檔案館》中內(nèi)置了基于超級計算機模擬出的五套未來地球氣象圖景。最樂觀的圖景是SSP1-1.9,這條世界線上,全人類忽然打通AT立場,開始完全拋棄化石燃料和高排放產(chǎn)業(yè),拋卻能源分配不均帶來的隔閡與沖突,全力實現(xiàn)《巴黎協(xié)定》——想想也知道,這就是在做夢。畢竟今年年初,世界上第二大的碳排放國家才剛剛宣布退出《巴黎協(xié)定》,全球各地因能源而起的戰(zhàn)火,也還在持續(xù)燃燒。
問題就在于,即便是這條“夢中的世界線”,到世紀末時,全球氣溫還是要在前文所述的“屎山循環(huán)”中上漲1.5℃——而在最悲觀的預測中,這個漲幅還要翻三倍……
對氣溫上漲的影響,《氣象檔案館》也為玩家們準備了幾套直觀的“模型教具”,這也是本作為數(shù)不多能夠完全發(fā)揮VR載體優(yōu)勢的時刻。在這些場景中,玩家可以借助VR頭顯,來到北極冰川的上空、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或東南亞的颶風災后現(xiàn)場,“面對面”感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。
當然,這所謂的“面對面”和“VR載體優(yōu)勢”,也只是相對而言的結果。限于游戲較低的開發(fā)成本和體量,這些VR場景中幾乎不存在什么可互動元素,場景規(guī)模也相當有限。但要知道,《氣象檔案館》只是一款免費下載的小體量科普游戲——與單純的圖片、文字或視頻相比,這種“身臨其境”的立體建模,顯然更有說服力一些。
最后,我還想額外補充一點:在《氣象檔案館》中,我并沒有看到“傳統(tǒng)”環(huán)保宣傳作品中那種“高高在上”的宣教感,也沒有扯肉蛋奶與熱帶雨林之類的犢子。在大多數(shù)時候,它只是將事實、分析與依據(jù)一一貼出,并把“得出結論”的步驟留給了玩家自己——僅就這一點而言,它也稱得上是一部優(yōu)秀的科普作品。
作為一款“游戲”,《氣象檔案館》并不有趣,也沒能充分發(fā)揮PS VR2的平臺優(yōu)勢。但作為一款“教具”而言,它的臨場感與專業(yè)性,恐怕無人能出其右——從這個層面上講,它確實更適合出現(xiàn)在博物館或中小學的地理課堂上。
京ICP備14006952號-1 京B2-20201630 京網(wǎng)文(2019)3652-335號 滬公網(wǎng)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/未成年人舉報:legal@3dmgame.com
CopyRight?2003-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021-54473036) All Right Reserved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