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涅
2021-09-23
似乎從開始關注籃球起,我們就總能在NBA的賽場上看到嘻哈明星的蹤跡,不管是在NBA全明星賽上助陣表演的說唱詩人J.Cole,還是三座格萊美獎的獲得者吹牛老爹,這些伴隨著BoomBap鼓點走出的一道道東西海岸縮影,已經(jīng)逐漸成為了籃球場上約定成俗的保留環(huán)節(jié)。
按理說,運動行業(yè)與音樂行業(yè)本是兩碼事,頂級歌星與職業(yè)選手更是兩個行業(yè)的翹楚,他們不專心于自己的事業(yè),總?cè)e人那一茬廝混,是不是顯得太過兒戲。像Drake去當了多倫多猛龍隊的全球形象大使,Jay-Z更是買下了籃網(wǎng)隊的股份,成為了幕后老板之一。
要是演藝明星常常三心二意,那妥妥是荒廢主業(yè)的行為,會被輿論群起而攻之,比如Taylor Swift因為戀愛而影響創(chuàng)作,就常常遭人詬病。但偏偏熱愛籃球這項運動的觀眾,與熱愛嘻哈文化的街頭男孩們,卻絲毫不在意自己偶像們的行徑,甚至期望籃球文化與嘻哈文化越貼越近。
諸如J.Cole收到了活塞隊的試訓邀請;艾弗森、奧尼爾制作自己的唱片專輯;慈世平除了球場上要放倒對手,球場下還要把人Diss一遍,用音樂一決雌雄。類似的例子在行業(yè)里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不管是說唱明星還是籃球運動員,他們都毫不避諱地使出對方領域的大招,像是有一股莫名的力量,將兩個行業(yè)的巨擘們緊密聯(lián)系在了一起,讓圍觀的人們只能得出說唱、籃球不分家的結(jié)論。
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,讓這兩樣看起來毫無關系的文化殊途同歸,最終駛向了一個終點。
是種族。
雖然在籃球運動與嘻哈文化的發(fā)展淵源中,有很多可以被提取的轉(zhuǎn)折點供人們參考,但種族毫無疑問是這個問題最關鍵的答案。也許你會覺得這種過于政治正確的回答會稍顯敷衍,但在1959年的美國街頭,黑人的處境遠比書中所寫的更加糟糕,出現(xiàn)一個能夠快速躋身上流社會的途徑,成為了當時黑人民眾的普遍夙愿。
而說唱這一起源于貧民窟的街頭藝術,與籃球這一強調(diào)身體能力的體育運動,自然成為了他們發(fā)揮自身武器的最佳陣地,黑人在樂感與身體機能上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,說唱與籃球便迅速成為了他們小人物翻身的秘密武器,在音樂電臺與NBA的賽場上逐漸顯現(xiàn)出了極具統(tǒng)治力的地位。
無論是說唱之神2PAC,還是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,他們作為黑人,都在自己的領域奠定了前無古人的歷史地位,而后來者則一直視超越他們?yōu)榻K身目標。
籃球與嘻哈作為舶來品,國內(nèi)受眾可以欣賞這種文化,但你很難切身體會到這種源自種族的力量。舉個例子,被國內(nèi)音樂愛好者所熟知的饒舌天王Eminem,就曾在自傳電影《8英里》中,描繪過白色皮膚為自己帶來的焦慮——在巧克力奶茶中加入一滴牛奶,多么的格格不入。
雖然Eminem最終證明了自己,但饒舌依舊被當作是黑人的專利,畢竟黑人才是嘻哈文化的源頭,白人就應該去干別的,強行在嘻哈文化中橫插一腳,無異于在社會中,搶奪有色人種出人頭地的機遇。
用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,這就像是中國人流淌于血液的武俠情懷,但現(xiàn)在偷國人要無視文化源頭,硬拍一出劍來,換你,你答不答應。
嘻哈如此,籃球亦是如此。作為黑人唯二的出路,還是能展現(xiàn)自身卓越天賦的出路,能力壓白人一頭的出路,籃球與嘻哈的黑人從業(yè)者不免產(chǎn)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,在不斷地跨界合作中頻頻示好,進而逐漸形成了一股超然的凝聚力。而這些從業(yè)者們也似乎在刻意地,引導這兩種文化彼此交匯,在某種層面上實現(xiàn)互利融合,比如從籃球運動中衍生的球鞋文化。
你可能聽過一句調(diào)侃,玩滑板的不穿Vans,打籃球的不穿Jordan,這話其實不無道理,Air Joran1自1985年第一次出現(xiàn)在公眾視野,除了Michael Jordan腳下那一雙,最引人矚目的便要屬同年發(fā)售的嘻哈專輯《Radio》中,傳奇饒舌巨星LL Cool J在專輯封面踩著的那一雙。
不過有意思的是,LL Cool J卻在這張傳奇《Radio》中的一首歌寫道“Wearin' light blue Pumas, a whole lotta gold,And jams like these keep me in control.”意思是我穿著青色的彪馬,戴著大金鏈子,整個趴都在我的掌控之中,可能這就是球鞋文化中最早的“背刺”。
自此,越來越多的饒舌歌手開始效仿LL Cool J,而阿迪達斯等品牌也隨后推出了自己的簽名款風靡一時,籃球與嘻哈開始在商業(yè)上建立起了真正的聯(lián)系。
精神上籃球與嘻哈惺惺相惜,商業(yè)上它們又合作無間,所以在今天看來,嘻哈便仿佛和籃球進行了捆綁銷售,饒舌歌手頻頻出席NBA盛會,也就成了情理之中。
不過籃球那邊出了球鞋,嘻哈這邊只是出個人唱歌自然是不夠情誼,彼時一個能讓籃球與音樂更加融洽的項目便迫在眉睫,無論是籃球愛好者,還是嘻哈愛好者,都需要一個更為統(tǒng)一的載體來充值信仰,而《NBA2K》系列便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(huán)境下誕生。
電子游戲作為交互載體的究極產(chǎn)物,它既能承載規(guī)則,又能容納影音,讓玩家在體驗籃球運動的同時,還能享受到極致的嘻哈音樂,一石二鳥的理念迅速將兩者的擁躉吸入麾下。
盡管在《NBA2K》的系列迭代中,其玩法正在遭受非議,但其音樂品味卻一直強的無可爭議。對,你很難想象一款電子游戲,我對它的褒語居然是音樂品味好,不過《NBA2K》確實高強度展現(xiàn)了自己的一流審美——收錄于《NBA2K10》的《Amazing》,收錄于《NBA2K13》的《Mercy》都是榜單常駐,而收錄于《NBA2K14》的《Can’t Hold Us》更是火遍了全世界,響徹了國內(nèi)的大街小巷。我可以輕易整理出一份膾炙人口的《NBA2K》系列歌單,就連不玩這個游戲系列的路人,也能有一半以上的收聽率。
毫不夸張的說,《NBA2K》系列甚至可以當做國內(nèi)玩家的Hiphop引路人,它將本來和嘻哈文化絕緣的一幫人,潛移默化的與HipHop連接在了一起,《NBA2K》也逐漸成為了國內(nèi)受眾群體接觸嘻哈文化的最佳端口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僅僅是國外的嘻哈音樂,在你不知道時間里,國內(nèi)的說唱團體Higher Brothers已經(jīng)被《NBA2K》系列連續(xù)收錄了4年,這不僅意味著國內(nèi)的玩家可以在游戲中聽到純正的中文嘻哈音樂,而外國玩家也會在游戲中聽到東方國家對HipHop的自我詮釋。
此時的《NBA2K》從一款電子游戲,便隱隱流露出了橋梁的影子,就像是球鞋承載著職業(yè)籃球選手的堅韌,說唱傾訴著對種族差異的抗爭,而《NBA2K》則架起了一座文化橋梁,將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人們聚集在了一起,分享與傳播人文精神,刻錄下籃球與嘻哈最光彩的一面,永遠定格于光盤之中。
它就像球鞋與說唱一樣,承擔著文化之間的橋梁,充當著數(shù)字時代最優(yōu)秀的傳播媒介。
我可能會懷疑游戲的質(zhì)量,但我絕對不會懷疑《NBA2K》作為傳播媒介的擔當。但凡玩過《NBA2K》系列的玩家,也許你會吐槽游戲性差強人意,系列更迭沒有想象中的創(chuàng)新,但當其中任意一首音樂響起時,隨之而來的便是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既視畫面,每一首音樂都會代表玩家心中的某一個場景,每一個音符代表著畫面的每一幀律動。
這是一件很魔性的事情,哪怕很多年后當我聽到《One Day》這些曾經(jīng)被收錄的音樂時,都會回想起跟朋友一起玩《NBA2K》的日子,而《NBA2K》也令我喜歡上了嘻哈文化,進而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。
所以哪怕《NBA2K》真的大擺特擺,我也可能會鬼迷心竅般的堅持購買很久,像是融入生活的一中習性,這不僅是為了游戲消費,也是想看看今年的新作,又收錄了哪些優(yōu)秀的HipHop藝人,某種程度上這是比B榜更能讓我信服的數(shù)據(jù)庫,和《NBA2K》合作,儼然成為了繼球鞋聯(lián)名后,嘻哈藝人的又一種證明方式,和幾十年前相比,嘻哈文化的發(fā)展速度,顯然快的離譜。
畢竟就連國內(nèi),今年都已經(jīng)開播了不下三檔相關節(jié)目。
籃球與嘻哈的廝混,帶動了球鞋產(chǎn)業(yè)、音樂產(chǎn)業(yè)、運動產(chǎn)業(yè)、游戲產(chǎn)業(yè)等諸多行業(yè)的興起,這些興起的產(chǎn)業(yè)鏈最終又會反哺于籃球與嘻哈本身。這兩種文化的交融,可能是歷史上極少數(shù)的成功案例,畢竟時代給了它們獨一無二的生長環(huán)境。
當人們有了共同的敵人,便會團結(jié)在一起,進而產(chǎn)生戰(zhàn)友情,籃球與嘻哈的惺惺相惜便是對此的最佳佐證,也是無法復制的發(fā)展歷程。不過東西久了總會變味,比如溢價的AJ,商業(yè)化的說唱音樂,嘻哈與籃球或多或少這幾年都在改變,連籃球的大小都在改變……
所以我突然想調(diào)侃一下,至少《NBA2K》的質(zhì)量是不變的,它沒有更好玩,也沒有更差勁,這太難得了,開玩笑的……我是說它的音樂品味一如既往的好,我太喜歡作為嘻哈文化與籃球文化傳播媒介的《NBA2K》了。
京ICP備14006952號-1 京B2-20201630 京網(wǎng)文(2019)3652-335號 滬公網(wǎng)安備 31011202006753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/未成年人舉報:legal@3dmgame.com
CopyRight?2003-201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(021-54473036) All Right Reserved
玩家點評 (0人參與,0條評論)
熱門評論
全部評論